关闭
最新公告:
航拍下尹
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 蒋堂镇下尹村
一、航拍全景图

蒋堂镇下尹村是个漂亮的小村庄,蒋罗公路从旁而过。驱车二十几公里就到了下尹村,在村口,便可看到“下尹村”几个字,走进村去,只见村庄整洁、绿树丛丛,一座青瓦白墙、古色古香的的宗祠就坐落在村中,旁边是一排排格调别致的文化长廊,使人感受到了不同于其他村庄的古朴气息。

据村支书姜丽东介绍,从2006年起,在镇、区、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,下尹村陆续投入200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。村庄建设起了日新月异的变化,特别是在文化创建方面,该村修建了占地500多平方米的文化休闲广场,修整了市级文保点“三瑞祠堂”,创办了图书阅览室、老年活动室、乒乓球室,并组建了中青年妇女舞蹈队、腰鼓队、民间器乐演奏队等。据了解,2007年下尹村被评为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,目前该村正在积极创建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。

下尹,至今已有645年的历史

下尹村是一个以洪氏为主的村庄,加上盛、姜、徐、章、陈、黄、沈、李、王、方、胡、毛、刘、董等共有15个姓氏。洪氏家族传承在下尹这片风水宝地上,从青阳洪氏“礼”字辈伊始至今,共繁衍了32世,现有人口598人,196户。

下尹洪氏始源于青阳敦煌洪氏(现洋埠镇青阳洪村),据青阳洪氏宗谱(光绪丙子年修订本)记载:汤始祖仲公“万字辈”字子吕,明嘉定年间,因文宦,道经三巨龙丘,今属汤溪,地名青阳观,其两水环绕,人有尚右之风,逐择居焉。是青阳里始祖也,娶方氏,合葬莘畈苕壇,生三子“清、澄、淑”,长子“清”居墈头,次子“澄”居莲塘,三子“清”居青阳,“澄”居莲塘后经“元”、“彰”、“彦”、“尚”、“著”、“建”、“兴”、“福”、“文”、“仁”、“义”、“礼”、“智”11世后,到“礼”字辈永希公于元末明初(1368年),从莲塘迁徒下尹,至今已有645年的历史。

下尹简介

婺城区蒋堂镇下尹村基本情况

婺城区蒋堂镇下尹村始建于元末明初,已有600多年历史。村庄位于蒋堂镇西北部两公里处,临近蒋堂集镇,交通便利,环境优美。全村总面积0.74平方公里,下辖5个村民小组,现有农户179户,人口523余人,耕地面积800亩,林业用地60余亩,属平原丘陵村。

近年来,下尹村积极响应上级各部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,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,目前已先后实施了村庄整治、污水处理工程、村庄道路建设、农村住房改造、自来水改造、村庄绿化、古建筑保护、古迹修复、水系整治、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、村文化礼堂等基础设施建设。

同时,下尹村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,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,走特色农业致富之路,引进夏黑、红富士、阳光玫瑰等特甜葡萄品种,建立了葡萄基地300多亩,还建立了金华两头乌种猪基地,年出栏5000头以上。来料加工点3个,全村来料加工收入达80多万元。

下尹村的发展得到了各级相关部门的赞同,先后获得了婺城区文化示范村、婺城区文明村、婺城区生态村、浙江省森林村庄、浙江省绿化示范村、金华市村庄整治建设示范村、金华市民主法治村、金华市精品村等荣誉。

村庄概况介绍:

下尹村位于蒋堂镇西北部两公里处,村西有罗蒋公路,南有白汤下公路,临近蒋堂集镇,环境优美,交通便利,历史悠久,民风淳朴。近年来,该村积极响应上级各部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,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。到2014年,已先后实施了村庄整治、污水处理工程,村庄道路建设、农村住房改造、自来水改造、村庄绿化、社区服务中心、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、村文化礼堂等基础设施建设。并有省级下山脱贫安置点在本区域,为发展乡村旅游、集聚人口,促进本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。

村庄发展定位和特色优势:

下尹村按照生产发展、生活富裕、乡风文明、村容整洁、管理民主的要求,积极打造出一个生态名村、经济强村,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。

下尹村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以及区位优势,大力发展特色农业,引进夏黑、阳光玫瑰、红富士等特甜葡萄品种。以省级下乡脱贫安置点为依托,大力发展乡村旅游,加大社会宣传,做强乡村旅游,积极打造宜居、宜业、宜游美丽宜居示范村。

保持保护原有的古建筑、古迹、古树、古道等,完美村庄面貌,适应宜游、休闲养老、美丽宜居的生态旅游方面发展。

村庄存有历史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:

市级文物保护单位“三瑞祠堂”

清代老房

清代六家井